撰寫人員:劉星馳 | 審稿人員:邱月暇博士 | 審查醫師:台大江怡德醫師 2013/12/17
飲食因子
大多數代謝症候群個案,其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了不均衡的飲食攝取和不良的運動習慣(Blackburn等人, 2002)。研究證明,經由飲食改變和運動習慣改善,可以減緩或預防由葡萄糖不耐症或葡萄糖耐受異常進展到糖尿病,另外藉由此種改變也可以提供代謝症候群 患者相當好的治療效果。實驗的證據指出,典型的西方飲食,即高脂肪、高糖和低纖維的飲食,會引起胰島素的阻抗性以及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症狀。美國農業局和心 臟協會已經提出低脂飲食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高纖、高非飽和脂肪酸和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性的發生,而且也可預 防慢性疾病(van Dam等人, 2002)。
»»我想知道更多飲食觀念»»
嚼食檳榔
根據基隆的資料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者有較高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Yen 等人, 2006),此外嚼檳榔與高血糖及第二型糖尿病之間的的相關性,也在其他包括基隆的研究中觀察到(Tung, 2004)。Mannan等人(Mannan等人, 2000)針對英國南部地區亞裔的研究顯示,嚼檳榔與增加的腰圍尺寸和體重及代謝症候群之認定特徵有關。其他文獻回顧也顯示有很多檳榔消化的生理和代謝效 應具有相關性(Boucher等人,2002),在低劑量的檳榔嚼食暴露之下仍然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以及增加腎上腺髓質兒茶酚安激素 (catecholamine)的分泌,在高劑量時則會增高血壓。這些變化也被研究證實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疾病的危險性 (IARC, 2004) 。
»»我可以去哪裡做口腔癌篩檢?»»
生活型態和社經地位
久坐,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和不均衡的營養,均是造成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數,而另一方面亦有研究顯示教育程度較低者有較高危險性會發生代謝症候群,如此的關聯性已經被許多研究所證實(Hidvegi等人,2001)。
社經地位方面,研究也發現社經地位愈高的族群,其具有較低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Lawlor等人在2002年的研究亦顯示,在兒童和成年期具較低社經地位的人,發生胰島素阻抗性的的相對危險性較高,同時也和其他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數有很強的相關性(Lawlor等,2002),不同族群間社 經地位對代謝症候群危險性亦有不同,會隨地位高低不同而有不同。
酒精
喝酒可能間接影響代謝症候群的發生(Roberts K等人,2000),雖然有研究指出每天少量的飲酒可以降低空腹胰島素濃度、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以及減少發生疾病的危險性,但攝取大量的酒精可能會導致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瑞典Rosell 等人的研究( Morrison JA等人,1983)發現代謝症候群在不飲酒的人發生率較高,在Whitehall Ⅱ的研究中也發現,少量或中度飲酒的女性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機率較低;Faccuini等人的研究(Faccuini等人,1994)亦發現輕度至中度(每天10-30g)的飲酒與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有關。在Bruneck研究中則發現少量至中量的酒精攝取可以改善胰島素 的敏感性,因此減少冠心病發生的危險性。在標準的老化研究中,Lazarus等人的研究顯示中度酒精攝取的人有較低程度的空腹胰島素阻抗性以及空腹胰島素濃度(Lazarus R,1997)。2013年Sun等人利用六個前瞻性追蹤世代以統合分析(meta-analysis)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重度飲酒者確實顯著導致代謝症候群發生,但對於輕度飲酒者反而稍具有負向關係(Sun K等人, 2013)。
抽菸
抽菸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發生的危險因數,同時也被證實是代謝症候群的一個預測因數(Roberts K等人,2000),抽菸對代謝症候群的影響在不同的研究中有著不一致的結果。Mykkänen等人(Mykkänen等人, 1993)在一個抽菸與糖尿病的回顧性研究中發現,抽菸會增加糖尿病的危險性以及其大血管、小血管併發症、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蛋白尿症、代謝症候 群以及全死因的危險性(Haire-Joshu D,1999)。
»»我想要戒菸.可以去哪找?»»
運動
研究證實定期的身體活動可以藉由提高胰島素作用以及減少血漿胰島素濃度而改善胰島素敏感度;Carroll等人(Carroll 等人,2000)也發現較多的身體活動與減少高社會地位中年男性的代謝症候群危險因數有關。在中年男性中,身體活動及心臟呼吸健康與代謝症候群的幾個組成 顯示有反向的相關;Laaksonen等人證明中度及強的身體活動可以降低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而且獨立於肥胖和其他幹擾因數的影響之外,而另一方面心肺 功能的健康程度也與代謝症候群呈負相關(Laaksonen DE, 2002)。
»»我想要知道基隆有哪些健身步道及運動地點?»»
家族聚集
家族聚集現象通常包括環境及基因遺傳因素。基因與環境對血糖、高血壓、胰島素、胰島素阻抗性以及肥胖的影響已經在家族及雙胞胎研究中被 證實。在種種評估正向家族病史貢獻的研究中,家族的影響(基因以及環境)已經被指出與第二型糖尿病的發展有關(Liese AD, 1998),第二型糖尿病、脂質異常、以及升高的血壓都被充分證實具有其家族聚集現象。截至目前為止,許多研究分別針對這五種疾病提出家族聚集現象,該方 面研究亦顯示家族聚集現像是由環境及基因遺傳共同作用所導致之結果。(Morrison JA,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