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e化健康博物館

風險評估           促進           預防           照護           知識

特殊族群

撰寫人員:陳璟函 | 審核者:范靜媛博士 | 審查醫師: 林錦雀醫師 2014/8/20

下列針對高血壓情形較特殊的對象加以說明:

少數族群

   血壓控制率於不同對象上各有不同,以墨西哥裔美國人與美國原住民為最低。一般說來,高血壓治療在各階層雖然大同小異 ,但是社會經濟因素與生活型態的迥異,對某些少數民族的患者來說,卻是血壓控制的最大阻礙。以黑人族群來說,高血壓的盛行率、嚴重性與衝擊性已日漸攀昇。另一方面,不同種族對降壓藥物的反應亦各不相同,以黑人族群為例,以BB、ACEI、或ARBs作為單一藥物治療的效果比利尿劑或CCBs相較為差。這種差異,可藉由使用藥物組合、或使用足量的利尿劑來減少。ACEI所引發的血管水腫,高血壓黑人患者的發生率是其他族群患者的2至4倍,需特別注意。

肥胖及代謝症候群

   肥胖(BMI≧27)已越來越成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最新的膽固醇治療方針(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 ATP Ⅲ)對代謝症候群的定義是涵蓋三種以上的下列情況:

   一. 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二. 血壓在130/85 mmHg以上;

   三. 血糖耐受不良(空腹血糖> 100 mg/dL);

   四. 三酸甘油酯過高(TG≧150 mg/dL或1.69mmol/L);

   五. 高密度膽固醇過低(HDL-c男性<40mg/dL或1.04mmol/L,女性<50 mg/dL或1.29mmol/L)。

    所有出現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應加強改善生活型態,並針對各項目進行適當的藥物治療;且針對代謝症候群尤其應特別注意體重的控制。(JNC7, 2003; 陳明豐, 2004;revised NCEP ATP III criteria by the AHA/NHLBI, 2005)

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本身就是個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積極控制血壓,如減重、限制鈉攝取、及以適當的降血壓藥物治療,均可使左心室肥大的情況復原。(JNC7, 2003; 陳明豐, 2004)

周邊動脈疾病

   週邊動脈疾病主要的危險因子包括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吸菸,該疾病的危險度與缺血性心臟病相當。由於血管已受到損傷,有時一般的抗高血壓藥物療效會較差,故必須針對其併發症來做藥物選擇。周邊動脈疾病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加以控制:(JNC7, 2003; 陳明豐, 2004)

   一. 戒菸;

   二. 控制理想體重;

   三. 從事規律運動;

   四. 將血壓控制在理想值;

   五. 控制血脂值(目標: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

   六. 預防或控制糖尿病;

   七. 使用抗血小板劑療法(如:阿斯匹靈、clopidogrel,或併用);

   八. 有跛行症狀患者,若單使用運動療法成效不彰,可考慮使用Cilostazol。

年長高血壓患者

   65歲後,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士會出現高血壓症狀,同時這群年長者也是血壓控制率最差的族群。對年長高血壓患者,包括獨立性收縮期高血壓的患者,用藥建議與一般治療高血壓的原則相近,多數人在一開始都採取較小的初始劑量,以避免症狀的發生。然而,對大多數年長高血壓患者而言,通常一開始就需要使用多重用藥的組合,且若能將收縮壓控制在理想值,舒張壓通常也能落在理想值。(JNC7, 2003; 陳明豐, 2004)

姿勢性低血壓

    起立時,收縮壓降低超過20 mmHg或舒張壓降低超過10 mmHg,並伴有暈眩不適的感覺,這種情況在有收縮壓偏高、糖尿病、或服用利尿劑、靜脈擴張劑、及某些精神藥物的老年患者身上十分常見。這類患者的血壓,應在站姿下測量,並應格外謹慎處方降壓藥物以避免藥物劑量的急劇增加及體液的消耗。(JNC7, 2003; 陳明豐, 2004)

失智

   高血壓患者出現失智與認知障礙的機率偏高,使用有效的降壓藥物可以改善認知障礙的情形。(JNC7, 2003; 陳明豐, 2004)

婦女高血壓

   一. 未懷孕的婦女

   口服避孕藥可能會使血壓升高,同時隨著服用時間增長,出現高血壓症狀的風險也會隨之提高。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應定期量測血壓,若出現高血壓的症狀,應考慮採取其他的避孕方式。相對來說,荷爾蒙替代療法,並不會使血壓提高。

   二. 妊娠高血壓

   高血壓的懷孕婦女應謹慎追蹤身體狀況,因為母子的危險性均會升高。懷孕中婦女的高血壓又可分?娠高血壓、暫時性高血壓、慢性高血壓、子癲前症,或是慢性高血壓合併子癲前症。(JNC7, 2003; 陳明豐, 2004)

兒童及青少年

   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並沒有像成人一樣有固定的數值來定義高血壓(例如:140/90mmHg以上即為高血壓),因此目前是以兒童及青少年的血壓值分佈來看,血壓值高過分布中排序的第95百分位則定義為高血壓,若比第95百分位再高20mmHg就算是嚴重高血壓;下表為目前JNC7所建議的兒童及青少年的血壓值。 (NHBPEP, 1996)

高血壓緊急狀況

患者若出現顯著的血壓增高,並伴隨有急性的標靶器官受損(如腦部病變、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肺水腫、子癲症、中風、頭部外傷、威脅生命的動脈出血、或主動脈剝離),都應住院接受藥物注射治療。血壓突增,但無急性標靶器官受損的患者,通常不需要住院,但應立即接受口服藥物合併治療,並應謹慎評估是否出現高血壓引發的心臟或腎臟受損,並探究可能導致高血壓的病因。

兒童及青少年之高血壓分類

年齡別

正常但偏高

明顯高血壓

嚴重高血壓

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

7天內新生兒

-

-

96-105

-

≧106

-

8-30天新生兒

-

-

104-109

-

≧110

-

小於2歲嬰兒

104-111

70-73

112-117

74-81

≧118

≧82

3-5歲幼兒

108-115

70-75

116-123

76-83

≧124

≧84

6-9歲兒童

114-121

74-77

122-129

78-85

≧130

≧86

10-12歲兒童

122-125

78-81

126-133

82-89

≧134

≧90

13-15歲兒童

130-135

80-85

136-143

86-91

≧144

≧92

16-18歲兒童

136-141

84-91

142-149

92-97

≧150

≧98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高血壓防治手冊(陳明豐, 2004)

 

 

參考文獻

1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Coordinating Committe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JNC7). Hypertension. 2003; 42:1206-52.

2

The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Update on the 1987 Task Force Report on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working group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Working Group on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996;98(pt 1):649–58.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台灣內科醫學會。高血壓防治手冊—高血壓偵測、控制與治療流程指引。台北市:陳明豐等,2004。

4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Scientific Statement. Circulation. 2005;112:2735-2752

 

回上頁 回頂端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