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e化健康博物館

風險評估           促進           預防           照護           知識

手術治療

撰寫人員:許書華 |審查醫師:洪惠芳醫師 2014/09/02

高血脂為代謝性疾病之一,主要透過食物控制及藥物控制,但控制率很低,在台灣的控制率僅約30%。而外科手術的進步,若是藥物控制不良的慢性病患,未來可能可以透過新陳代謝性手術治療,目前可採用的手術方式如下:

一. 迴腸繞道手術:國外在「手術控制高血脂症計畫(Program on the Surgical Control of the Hyperlipidemia,POSCH)」中,對於曾罹患過心肌梗塞的患者接受部份迴腸繞道手術後評估,經與對照組比較後顯示,發現該手術可減少28 %的冠心病死亡率。另外,手術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濃度降低了38 %,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增加了4 %。在經過三、五、七和十年的追蹤後,血管攝影檢查顯示,接受手術的病人,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呈現明顯的進行性病變的百分比,以及因冠心病造成的心肌梗塞和死亡的百分比,都明顯的比對照組少。因此,從十年的POSCH 臨床試驗顯示,採用迴腸繞道手術對於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和減少臨床病況有明顯的相關性。(丁予安等,2003)

二. 胃繞道手術:此方法主要目的在於減重,18到60歲之間的病態性肥胖症患者,都適合請醫師評估,以確定是否適合用此方法減除體重。由臨床經驗得知,體重降下來後,與血脂有關的併發症多數會減輕症狀,甚至不藥而癒。其中,糖尿病可以好上八成,高血壓是七到八成,脂肪肝則幾乎百分之百。但因其為侵入性醫療,多少有些風險和後遺症。故一定要先經醫生評估過身心狀況後再實施。(周家仰,2007)

 

 

 

參考文獻

1

丁予安、何橈通等,高血脂防治手冊-國人血脂異常診療及預防指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2003。

2

周家仰,慈濟醫療誌,2007年5月:82-85

 

回上頁 回頂端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