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人員:徐敏菽 | 審稿人員:潘信良醫師 | 審查醫師:潘信良醫師 2012/11/23
中風的病人在急性期若能存活下來,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些後遺症,因此如何照護這些中風的病人便很重要。
一. 癲癇併發症
研究指出由中風是造成有症狀的癲癇症(symptomatic epilepsy)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Menon B 等人, 2009)。如果病人昏迷不醒或不斷地全身抽搐,即所謂癲癇重積狀態,那就要立刻送進醫院作緊急治療。病人昏迷或嘔吐時,最重要的是防止他把嘔吐物或口水吸到呼吸道裡。這時必須要讓病人側臥或將頭傾斜(即把臉側向一方),儘量要避免仰臥。口中如果有嘔吐物,就要設法清除,病人側臥時口中分泌物容易流出,幫助維持呼吸道暢通。如果有抽搐現象,要避免他因手和身體的抽動而被周圍硬物所傷,為了保護他不受碰傷,可用棉被或軟枕道,墊護床邊硬的凸出部分,而不要抑制他的抽動。
二. 吸入性肺炎
另一個要小心便是吸入性肺炎,常常是因為嘔吐、吸入胃內的食物或是家屬在餵予藥物、開水時,病患常常容易嗆到而造成,因此對於餵食病人應儘量小心,如果病患容易嗆到,但又不得不餵食時,可以插入胃管來避免。
三. 預防尿路感染和大小便問題
必須供應充份的水分,才能預防尿路感染。若有便秘現象,更須進行軟化大便或服食促進腸蠕動的藥物以助排便。若有小便滯積現象,須間歇性導尿,以免膀胱發漲或發生尿路感染。若有小大便失禁現象,就必須要定期排解乾淨以免造成感染。
四. 情緒問題
對於還年輕的,或者意識開始清醒的人,適當處理他們的情緒是很重要的課題。在情緒上會產生脆弱、不安、恐懼和挫折感等。特別是患有失語症和吞嚥困難的病人,由於無法瞭解別人所說的話或表達自己的意思,特別感到苦悶和消極。這必須靠照顧者極有耐心地試著瞭解及護理。
五. 中風的復健
只要病人狀況許可,復健工作愈早開始愈好,這樣病人以後能走行動照顧自己獨立生活的機會愈大。臥床期間應教病人用正常的手吃飯、漱洗、翻轉身體及坐起身,也要練習用正常的手腳幫忙麻痺的手腳運動。這樣子才能夠早一點開始學習移動和站立。
(一). 注意病患的臥床姿勢:一般在走路時腳踝關節是成九十度,但是臥床久了,容易形成垂足,造成足跟肌鍵的攣縮,這是會影響到以後走路的復健,因此建議臥床的病患應確保踝關節成為九十度的中立姿勢,這個可以利用枕頭、棉被等,或者有一種垂足板的設計,加以矯正。除了踝關節的角度外,大腿很容易形成外轉、外旋,上臂則形成內縮、內轉,手指則緊緊的握拳,手掌不易張開,這些都是不良的姿勢,這些不僅會加強其神經肌肉的異常反射,同時也有造成肌肉、肌鍵的縮短、攣縮之慮。
(二). 被動的關節活動運動:當病患在急性期、平躺在床上時,病患家屬另外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便是幫助病患做被動的關節活動運動。一個姿勢擺久了都會造成肌肉的縮短、孿縮,因此縱使病患的關節是整天二十四小時的被擺在中立的姿勢,但是中立姿勢久了,也仍是會孿縮的,因此做被動運動時,可以避免這缺點的產生。
(三). 預防關節僵硬和攣縮變形:典型的半身不遂病人的下肢的異常姿態是股關節伸直而外轉,踝關節則向下伸直;上肢則是上臂向腹側彎曲,靠緊身體且向內旋轉;肘關節是彎曲的,前臂內轉,腕和手指都是彎曲的。為了預防股關節外轉畸形,病人平躺時應該將五公分高度的浴巾或毯子捲成圓筒形,緊靠在麻痺的大腿和小腿的外側支撐著。腳要頂住「腳板」,以免發生向下伸直的踝關節畸形。當床頭搖高時,病人可能往下滑,這時要避免膝關節發生彎曲現象。為了預防麻痺側的肩關節發生上述內收和內旋轉的畸形,病人平躺時上臂要向外和身體成六十度左右。可用枕頭夾在上臂和胸壁之間,肘要伸直,前臂應外旋地放在另一塊枕頭上,使掌面朝上;但肘要比肩高,腕又要比肘高,這樣可減少水腫現象。腕和手指要保持自然的功能姿勢,可用一塊乾毛巾捲讓病人的手握著而腕略伸直。翻身時除了仍須注意遵守上述原則外,側臥時應用枕頭墊高麻痺那邊的上下肢,使麻痺側朝上。俯臥時應在前胸及小腿前緣墊枕頭,以免發生壓瘡。
要預防關節僵便和孿縮變形,對麻痺側的關節作被動式的運動也很重要。麻痺那邊的肩、肘、腕、手指、股、膝、踝和腳趾各關節,每天至少要作三次以上完全的被動式運動。只要病人體力夠強,正常側的手腳和身體也要運動,這樣可以縮短臥床的時間。病人剛起來練坐時慢慢增加直立的角度,以減少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方頭暈、心悸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