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e化健康博物館

風險評估           促進           預防           照護           知識

基隆經驗

撰寫人員:陳璟函、林德曄 | 審核者:范靜媛博士 | 審查醫師:曾春典醫師 2012/11/26

基隆市從1999年開始舉辦社區闔家歡健康篩檢,以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為基本的檢查項目,在邀請婦女參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同時,也邀請該婦女及陪同參與的家人進行其他項目的檢查,故整合子宮頸抹片、四項癌症篩檢與三項的慢性病篩檢,檢查項目條列如下:

  1. 1. 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
  2. 2. 大腸直腸癌(FOBT糞便潛血檢查)
  3. 3. 乳癌(乳房攝影術檢查)
  4. 4. 肝癌(腹部超音波檢查)
  5. 5. 口腔癌(口腔檢查、檳榔問卷)
  6. 6. 糖尿病(飯前血糖值檢查)
  7. 7. 高血壓(測量血壓檢查)
  8. 8. 高血脂(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以及脂蛋白檢查)

 

基隆市闔家歡健康篩檢中,心血管疾病的篩檢是以血壓、血脂與血糖的檢測為基礎,在檢測收縮壓、舒張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值後,如有出現異常的情形,將列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並進一步進行追蹤轉介。

»»我想要參加基隆市社區闔家歡健康檢查»»

相關研究報告於2008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主要是藉由基隆市闔家歡健康篩檢,分析嚼食檳榔與心血管疾病是否具有相關性。該研究利用民眾參加闔家歡健康篩檢所回答之問卷,內容包含個人生活型態(抽菸、喝酒、嚼檳榔、運動習慣)、飲食習慣及個人與家族成員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之病史等資料,與民眾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進行相關性研究。由於台灣男性嚼食檳榔比例高於女性(男性佔16.12%,女性佔0.88%),因此該研究只針對男性進行分析。結果摘錄如下表:

 

罹患心血管疾病之危險性:
變項 相對危險性 95%信賴區間 解釋
年齡 1.06 1.057-1.064 每增加一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6%。
嚼食檳榔習慣 1.24 1.01-1.23 吃檳榔的人比沒吃的高出24%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食用魚類食品 1.03 1.01-1.05 食用魚類食物會增加3%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高血壓家族病史 1.25 1.12-1.40 一等親之內有人罹患過高血壓的人有較一般人高約25%的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家族病史 1.30 1.10-1.55 一等親之內有人罹患過腦血管疾病(例如中風)的人有較一般人高約30%的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

 

 

該研究結果亦支持每日檳榔嚼食量越多,或者累積檳榔暴露量(同時考慮使用期間及每日使用數量)愈高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性愈高。

該研究為第一個利用大規模社區性篩檢世代並且利用前瞻性的追蹤研究方法證實檳榔與心血管疾病的因果相關,亦確認基隆市的複合式健康篩檢世代對提供實證醫學證據的價值(Yen AM,2008)。

 

參考文獻

1

Chen TH, Chiu YH, Luh DL et al. Community-based multiple screening model: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42,387 participants. Cancer. 2004 Apr 15;100(8):1734-43.

2

Yen AM, Chen LS, Chiu YH et al. Prospective community-population-registry based cohort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tel-quid chew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en in Taiwan (KCIS no. 19).The America Journal Clinical Nutrition. 2008 Jan;87(1):70-8

 

回上頁 回頂端 友善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