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的9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惡性腫瘤(口腔、口咽及下咽)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不含原位癌),每十萬人口21.98;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口7.53。
台灣口腔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無論男女其發生率都節節攀升,而男性增加趨勢更為嚴重。男性由西元1995年每十萬人口16.58上升至西元2009年之40.84;女性同時期則由1.91上升至3.64。目前,台灣男性每年口腔癌發生率已高居世界第三,是國人男性十大癌症罹患人數及死亡人數上升最快的癌症。
(圖來自台灣癌症登記小組)
從大規模族群篩檢中發現口腔黏膜「癌前病變」的盛行率從0.2%到0.7%之間,且因不同地區而有所差異。現在令人擔憂的是口腔癌不僅是25~44歲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而其平均死亡年齡只有55歲,比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
口腔癌發生於口腔顏面部,常造成病患飲食、語言困難及顏面畸型,也造成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口腔癌若經適當口腔黏膜病變篩檢是可以早期診斷進而及早治癒的。早期(第一期、第二期)若接受正規適當的治療,三年的存活率可達70-80%,五年存活率可達60%。
若是晚期(第三期、第四期),則存活率分別降至61%和30%。晚期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在三年內,其中有80%案例出現發生局部或頸部復發,另外20%案例產生遠隔轉移現象。
1
蘇旺裕醫師論文: 以甲苯胺藍試劑篩檢口腔癌前病變之社區型臨床隨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