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人員:劉星馳 | 審稿人員:邱月暇博士 | 審查醫師:台大江怡德醫師 2013/12/17
代謝症候群定義
有關代謝異常定義方面,早期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及糖尿病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作為指標測量,但陸續諸多研究指出,腰部脂肪指標對於罹患心血管預測敏感度較高;此外,研究報告指出飯前血糖可預測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及為了臨床測量檢測方便考量,修訂飯前血糖作為高血糖之測量指標。但就臨床便利性而言,其胰島素阻抗性的檢測並不方便,所耗費的成本也比較高,而陸續專家學者進行飯前血糖與胰島素阻抗性的一致性相當高,所以後來一般臨床建議可使用較方便的飯前血糖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小組(NCEP: ATP III)(NCEP, 2001)以及歐洲胰島素阻抗研究群(European Group for the study of Insulin Resistance)都有制訂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定義,這些定義在重要的組成因數(血糖耐受性不良、肥胖、高血壓以及脂質代謝異常)有一致性,不過在定義的細節以及診斷標準仍有不一致性,詳細列表如下。根據我國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佈,目前以ATP III及亞洲腰圍標準為現行代謝症候群定義標準。(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新陳代謝症候群定義的比較 (Eckel RH, 2001) |
WHO, 1999 |
歐洲胰島素阻抗研究, 1999 |
ATP III, 2001 |
糖尿病或空腹血糖異常或血糖耐受性異常或胰島素抗性(等血糖高胰島素鉗制技術在最低25%) |
胰島素抗性-高胰島素血症:非糖尿病族群的空腹胰島素的最高25% |
|
加上以下至少兩種
(包含兩種) |
加上以下至少兩種
(包含兩種) |
以下至少三種
(包含三種) |
● 肥胖:BMI>30或是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
(國健局網站為>0.85 請參照) |
● 中央型肥胖:男性腰圍≧94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 |
● 央型肥胖:男性腰圍>102公分,女性腰圍>88公分
● 亞洲中央型肥胖標準: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 |
● 脂質代謝異常:三酸甘油酯≧ 1.7 (150mg/dL)或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35mg/dL,女性<40mg/dL |
● 脂質代謝異常:三酸甘油酯≧177mg/dL或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 |
● 三酸甘油酯≧15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
●高血壓:>140/90 |
●高血壓:≧140/90 或是正在使用高血壓藥物治療 |
● 高血壓:≧135/85 或是正在使用高血壓藥物治療 |
● 微蛋白尿:>20µg/min |
● 空腹血糖 ≧110mg/dL |
● 空腹血糖 ≧ 110mg/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