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術教學
什麼是CPR
CPR是心肺復甦術的英文簡寫。在1960年代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鑒於CPR的施行沒有標準,特別是醫師接受CPR的訓練不完全,因此建議醫護人員要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的標準學習CPR的技術。這是CPR的開始。到1970年代中期,CPR始成為美國全國推廣的活動,至今在美國有超過4000萬人次接受過CPR訓練。
在台灣,CPR的推廣最早是由紅十字會推廣,及至急診醫學會成立,在急診醫學會下設有全民CPR推廣小組,CPR的推廣始步入軌道。
心肺復甦術(CPR)技巧是使用於心臟或呼吸停止的病人,直到更高一層的生命救命術到達。CPR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它會使一些帶氧血流到腦部和其他重要器官。
為什麼要學習CPR
一般人發生事故,第一個想法就是把病人送到醫院,殊不知人的大腦如果失去血液流動,在4-6分鐘後,即將失去功能。我們送醫的過程常常超過這個時間。如果在送到醫院前我們能對於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給予CPR的話,病人的救活率就會提高。
目前的研究知道有四個重要因素影響病人的救活率,就是:早期通知緊急醫療服務體系,早期CPR,早期電擊,早期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如果這四個因素都做得好的話,病人的救活率就會比較高,但如果任一因素有缺陷的話,則救活率會大打折扣。這就是所謂的生存之鏈(Chain of survival)。
民眾版心肺復甦術參考指引摘要表 衛生福利部 99.12.16修訂
|
步驟/動作
|
成人
≧8歲
|
小孩
1-8歲
|
嬰兒
<1歲
|
(叫)確認反應呼吸
|
無反應
|
沒有呼吸或幾乎沒有呼吸
|
(叫)求救,打119
請求援助,如果有AED,設法取得AED,進行去顫※
|
先打119求援
|
先CPR 2分鐘,再打119
|
CPR步驟
|
C→A→B
|
(C)胸部按壓
(Compressions)
|
按壓位置
|
胸部兩乳頭連線中央
|
胸部兩乳頭連線中央之下方
|
用力壓
|
至少5公分
|
約5公分(胸部前後徑約1/3)
|
約4公分(胸部前後徑約1/3)
|
快快壓
|
100至120次/分鐘
|
胸回彈
|
確保每次按壓後完全回彈
|
莫中斷
|
儘量避免中斷,中斷時間不超過10秒
|
若施救者不操作人工呼吸,則持續作胸部壓胸
|
(A)暢通呼吸道
(Airway)
|
壓額提下巴
|
(B)呼吸
(Breaths)
|
吹兩口氣,每口氣一秒鐘,可見胸部起伏 |
按壓與吹氣比率
|
30:2
|
重複30:2之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
直到醫療救護人員到達或傷患會動為止
|
※(D)去顫(Defibrillation)
|
儘快取得AED
|
|
要用成人電擊貼
|
1至8歲的小孩用小孩AED的電擊貼片,如果?有,則使用大人的AED及電擊貼片。
|
執行手動電擊,如果沒有,則使用小兒貼片執行電擊,如果沒有則使用標準 AED 執行電擊。
|